日本奈良法華寺
光明皇后則發愿修建了法華寺(悲田院),用以賑濟災民,給他們免費發放食品和藥品。
以佛教為指導思想的圣武天皇還在全國各分國修建了眾多的佛教寺院,每一分國(這里所說的分國相當于現在日本行政區劃中的縣)有一座,被稱之為“國分寺”,每一座國分寺即為該分國的最高寺院,統領該地區的佛教事務,而王畿奈良(當時稱為大和國)的國分寺“東大寺”也即全國的總寺,可見東大寺在當時地位之高。另外,由于光明皇后的強勢地位,王畿還有一座“國分尼寺”---法華寺,專門剃度婦女出家。光明皇后非常崇拜武則天,效仿武則天在洛陽“奉先寺”用自己的形象雕刻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的做法,也以自己的形象為原型,塑了一尊“十一面觀音像”,現藏于奈良法華寺之中。從這尊像中,我們多少可以了解光明皇后的容貌。
法華寺--國分尼寺
法華寺十一面觀音像 這尊觀音的容貌為女性,然而身體卻并沒有女性化。
東大寺,當時被稱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據學者推測,當時的寺院面積為今天東大寺的三倍之多。據《日本書紀》的記載,東大寺落成于公元752年4月9日,即鑒真抵達日本的前一年。東大寺落成之時,圣武天皇已經退位,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女兒----孝謙女皇,自己做起了太上天皇。東大寺的落成典禮:大佛開眼供養會,當時的奈良萬人空巷,一起來慶祝這個盛大的節日。圣武太上皇參加這次落成慶典時所著的朝服、禮履(鞋子),至今也被收藏于正倉院之中。
東大寺大佛殿歷經磨難,三次失火燒毀,現存大佛殿為江戶時代重建的建筑物,唯有殿內的那尊盧舍那大佛依然是奈良時代留下的東西。
這個燈籠也是東大寺創建之時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天平文化的代表作,為八角攢尖式燈籠,表面繪有佛教本生故事圖,相傳,公元753年,鑒真大和尚就是在這個燈籠前,為圣武太上皇、孝謙天皇、光明皇太后和眾多朝廷貴族、僧侶授菩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