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旅游就是不愛國?
日本旅游不愛國?難道非要去炸了靖國神社才算愛國嗎?
去日本旅游,是否就是不愛國的表現?有人認同,也有人說不。個人覺得,所謂愛國,并不是簡單地道德綁架。改革開放,就是要打破閉關自守,建立世界共融。
愛國并不等同于不走出國門。古來仁人志士,都是遠渡重洋,游歷各國,方才懂得“施夷長技以治夷”。真正的愛國,即便身處異國他鄉,也時刻不忘從心底捍衛自己國家的尊嚴。愛國不是盲目抵制、拒絕交流,而是游歷各方,心中卻依然懷揣祖國。
而對于一個愛好旅游的人來說,旅游就只是旅游,至于去日本還是去其它地方,沒什么大的區別,無非是目的地不一樣,選擇的國家不同而已。只要是持正規簽證,且花費自己的錢,均與愛國、與政治無關。這幾年去日本旅游的國人特別多,你能說那些游客都不愛國嗎?相反,如果是還沒去過日本的朋友,在經濟能力允許的前提下,應該去日本看一看,只有真正到過日本,才能感受到那種值得我們學習的氛圍?!?/p>
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與中國一衣帶水,中日兩國之前有著太多的淵源與聯系,而兩國的互通旅行,也是兩國的交流方式之一,若不了解,又談何超越?若只活在我們的“抗日神劇”中對日本的認識,那只能是自欺欺人,夜郎自大,總有一天,還是避免不了要被侵略的命運。
只有你親自到了日本,你才會對日本這個國家有一個真實的認知,日本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25、人口密度是中國的倍的島國,卻實現了法治國家、廉潔政府、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等世界一流大獎,世界第一的良好治安、174個國家免簽、世界一流大學、食品安全、環境優美無污染、醫療健康世界第一、老人長壽世界第一等一系列讓人矚目的成績,不能不讓人想去了解、學習。有了比較,才能認識到差距,強大自己。
到日本旅游,也是一個睜眼看世界的過程。海納百川方能強大??纯慈毡镜沫h保理念、精品概念、誠信觀念,不要把”愛國“只停留在一種形式上、口頭上。詛咒和謾罵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陷于封閉和陜隘,沒有任何益處。
你親眼所見的日本,是干凈的街道,是從馬桶都可見一斑的超級人性化的公共設施,是看完比賽撿干凈垃圾的自律,是繁華的東京、奈良的寺廟與鐮倉的綠皮小火車,是壽司之神與和牛。
雖然一直以來我們在情感上無法接受日本,但不能不說,日本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同是東方國度,擁有相似的文化,日本將傳統與現代平衡地非常好。在霓虹燈布滿的都市中,穿著和服品完茶道,還可以去逛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拜一拜沒有被再創作過的佛像。
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美,都應該被值得欣賞。這個美不存在國界,它是全人類的財富。因為喜歡,所以欣賞,盲目抵制,跟粗暴地砸日系車沒什么分別。
但是中日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解決呢?九一八、南京大屠殺,這一系列讓國人憤慨的歷史,這個仇要如何報呢?真的應該殺入日本,燒奸搶掠,將我們曾經承受過的所有痛苦加倍在日本民眾身上來一遍?
我認為不是的。我認為正確的報仇方式是,首先,我們自己永遠不要忘記那段歷史。永遠不要忘記,那么多的英烈,那么多的慘痛,那么濃的血與淚!記住戰爭的恐怖,珍惜和平,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珍惜身邊所愛的人。保持警惕,但更重要的是,要自強。
不光是軍事、科技、經濟,還要放下急功近利的心,去拍一部好電影,寫一本好書,畫一部好漫畫。起碼不要再有那么多的“抗日神劇”了。感謝每一個良心的國漫與國產電影電視劇的作者。我們要讓自己強大。讓不光是日本,而是每一個歷史中欺負過我們的國家,不敢再重復那些罪行。讓他們在我們的面前,不敢顯露隱藏著的野蠻,而必須要露出文明的笑容。
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不用迷茫,不要糾結,也不要活在仇恨里。更不要用愛國主義來綁架游客。去日本或者你去想去的任何國家旅游,看你想看的日漫或其它,做你喜歡的想做的事,然后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感動。
但在那之前,做好一天的工作,完成給自己定下的任務,之后一定把戾氣散去。少往地上吐一口痰,自動排隊,收拾起寵物的糞便,對你看到的每一個人表示友好,并在他人需要的時候,能及時給予幫助。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就是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里,對于愛國的最好的表達。